上海岳陽醫院介紹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建于1976年,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綜合性公益性醫院,同時也是上海市唯一一所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定的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其前身之一為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將享譽滬上和大江南北的中醫名家匯集起來組建了上海市第一個中醫醫療機構,主要負責全市干部的中醫公費治療。當時門診部有享有聲譽的中醫名家有傷科石筱山、石幼山、佟忠儀;外科顧伯華;內科陸淵雷、嚴二陵、章次公、張鳳郊、龐玨、程門雪;喉科張贊臣;婦科朱小南、陳大年;針灸科顧坤一、陸瘦燕、楊永璇、黃羨明;痔科聞茂康等等。1954年、1956年門診部兩次向本市新成立的中醫機構輸送中醫專家29人,其中主任級醫師21人,故"五門診"被中醫界的同道譽為上海名中醫的發祥地及上海乃至江浙名中醫的搖籃。1976年1月,上海市公費醫療第五門診部和上海市中醫推拿門診部、南昌路新針門診部合并成立了岳陽醫院,因地處徐匯區岳陽路而獲名。1994年醫院被評為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綜合實力日趨增強。1995年為適應業務發展需求,整體搬遷至虹口區甘河路新址,在規模擴大的同時立足于區域醫療工作。1998年醫院經批準變更為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轉型為現代化的綜合性醫院。2007年醫院圓滿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的驗收工作,2010年牽頭完成《中西醫結合醫院工作指南》,2012年以全國三級甲等中西醫結合醫院榜首的成績,率先通過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級復評審,進入了跨越式發展的嶄新歷程。
醫院目前下轄針灸經絡研究所、青海路名醫特診部、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推拿研究所、中醫藥大學岳陽臨床醫學院等附屬單位,設有心內科、呼吸科、消化科、血液科、普外科、婦科、兒科等31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輔助科室,核定床位900張,擁有在編員工1268人。占地面積67.27畝,建筑面積7.88萬平方米。擁有包括64排螺旋CT、MRI、大C臂DSA等價值1.97億元的現代化醫療設備和GMP認證的中藥制劑設施,衛生部認證PCR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5個。
一、醫療工作
醫院堅持中西醫結合的辦院方針,積極開拓傳統和現代醫學相結合的道路,保持和發揚傳統中醫特色,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需求,推動中西醫結合的融合、創新與提高。
醫療業務保持十余年的高速增長,2013年門急診量達到2337551萬人次;出院人次28347人;手術人次9081人次,業務收入10.4億元,病床使用率100.4%,年平均住院日11.3天。
醫院擁有國家教育部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7個,衛生部中醫臨床重點專科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病專科8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6項,上海市中醫臨床優勢專科8個,上海市重點中西醫結合病種2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1個。擁有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6個,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7個。建立流派臨床傳承研究中心,設立流派臨床傳承研究室和工作室,進行臨床傳承跟師計劃。頸性眩暈、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痛風、潰瘍性結腸炎、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痔病、壓力性尿失禁等多個優勢病種的療效已達到國內和上海市先進水平。
結合專病專科建設,整合不同學科優勢,設立了"耳鳴"聯合門診、"骨質疏松"聯合門診、"針刺與藥物治療帕金森氏病"聯合門診、"哮喘敷貼"、"單純性肥胖"聯合門診等。診療中注重中西醫結合,依靠西醫的相關診斷和治療,配合中藥湯劑服用,通過聯合治療,極大提高相關療效。聯合門診在上海已形成一定的影響和規模。堅持中醫為本,連續三十年開設膏方門診,目前是上海地區唯一具備膏方獨立規范制作加工的醫院,已成為上海地區中醫膏方研究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之一。
獲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能力建設項目單位"。入選國家局中醫診療技術7項,市衛生局中醫藥適宜技術社區推廣項目6項,申康中心市級醫院適宜技術推廣項目4項,中醫大中醫特色診療技術8項。擁有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藥社區適宜技術推廣專家組成員2名,先后在80多個社區開展了中醫藥適宜技術和防病知識傳播應用,成為上海市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最多的培訓基地。
醫院積極開展廣泛的中醫藥交流與合作。與太倉市中醫醫院、楊浦區中醫醫院、上海蔡同德堂藥號、吳江市中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每年接待各國交流訪問團體10余批次,外籍進修醫務人員100余人。迄今已有10余個國外知名醫院科室與我院相關科室建立合作關系。
二、教學工作
醫院始終堅持"重點發展中醫藥事業,走中西醫結合、優勢互補的醫學發展道路"的理念,醫院教學工作圍繞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素質教育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持續保持和發揚原有中醫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優化中西醫結合專業設置、完善中西醫結合課程建設、組建中西醫結合師資隊伍,積極打造了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教育的高地,培養出一批具有堅實的中、西理論體系和中、西基本技能,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中西醫結合醫學人才。
目前已形成2個專業、20個教研室、11個碩士點、6個博士點、2個博士后工作站流動點,111名博碩士生導師,每年培養200多名博碩士和本科畢業生的教學規模,校級以上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30余項,并建立了國際針灸推拿標準化臨床培訓基地,年帶教境外進修醫師近200人次,成為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三位一體,四線并行"的臨床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三、科研工作
醫院經過數十年的學科建設,形成了由1個教育部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級重點學科組成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特色優勢學科群。建立了以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和上海市中醫藥研究所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所、推拿研究所以及5個三級實驗室為主體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研究技術支撐平臺。近五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9項。2013年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7項,是目前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中唯一擁有兩名973首席科學家的單位。
四、人才建設
醫院積極實施人才強院戰略,逐步形成以973首席科學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學術帶頭人、東方學者領銜的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及后備學科帶頭人、青苗人才等組成的多層次中西醫結合后備人才隊伍。臨床隊伍結構合理,現擁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79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128人,碩博士導師110名,博士后合作導師22名。擁有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房敏、吳煥淦),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1名(房敏),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6名(朱南孫、黃振翹、彭培初、嚴雋陶、何立人、東貴榮),上海市名老中醫專家13名(朱南孫、黃振翹、彭培初、嚴雋陶、何立人、東貴榮、凌耀星、陳漢平、趙粹英、吳煥淦、浦蘊星、曹仁發、樂秀珍),上海市東方學者3名(程曉東、張騰、陳瑜),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7名(李璟、董莉、史曉、周敏、宗蕾、張振賢、周雄根),中管局重點學科帶頭人6名(推拿科房敏、中西結合臨床張騰、血液科周永明、皮膚科李斌、康復科張宏、針灸科沈學勇),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2名(針灸吳煥淦、婦科張婷婷),上海市領軍人才2人(房敏、吳煥淦),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人(房敏、吳煥淦)。每年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近100名。
五、精神文明建設
醫院注重精神文明建設,率先在本市中醫系統內開通了醫院的官方微博并通過了官方認證。目前在中醫系統微博粉絲排名第一。免費送中藥服務獲2013年度上海市衛計委"細節服務舉措優秀獎"。積極拓展志愿服務新空間,深入開展志愿者服務,2013年組織志愿者開展健康講座,提供醫療咨詢服務70余次,參與志愿者400余人次,以科普文化宣教等公益活動貢獻社會。全年共收到病人表揚信、錦旗等1252件,榮獲局級以上各類先進共95項。
醫院每年有主題文化活動。每兩年間隔組織開展科技文化節和文化藝術節,圍繞主題,設計一系列有層次、有內涵的活動項目,組織了展示類、欣賞類、演藝類、論壇類等活動,豐富了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醫院凝聚力。
倡導職工學科學、學技術、學文化,爭創"學習型醫院"的標兵。設立讀書活動專項獎勵。每2年在全院范圍開展評選"優秀岳陽人"活動。將在醫、技、護、后勤、管理各條線上成績突出,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優秀岳陽人作為全院職工學習的標桿,把"優秀岳陽人"作為岳陽醫院個人最高榮譽。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廣泛宣傳、表彰和弘揚。
全面開展"和諧科室"建設,成為推動醫院發展、科室發展的重要活動之一。通過年度累計"和諧指數",使和諧科室成為全院一項廣泛性、綜合性、標桿性的集體榮譽評選活動。加大正面激勵,實現以科室行動促進醫院和諧、以科室發展鞏固醫院和諧、以科室穩定保障醫院和諧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