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夫教授為蜚聲中外的肝膽外科專家,現任北京協和醫院肝臟外科主任,他同時為衛生部副部長,兼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內第二次肝臟移植高潮中,他是公認的推動者和當之無愧的學科帶頭人,目前為國家器官移植委員會(OTC)主任委員,美國器官移植協會(ASOT)的終身會員。
黃潔夫教授畢業于中山醫學院醫療系,后獲外科學碩士學位,1984-1987年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醫學院作高級訪問學者,研修肝膽外科并成為澳洲國立肝臟移植中心外科骨干醫師,獲得該院授予的“榮譽教授”稱號。回國后,黃教授專心致志把國外的外科新技術運用到臨床和研究中,并結合中國的國情不斷予以創新。
黃潔夫教授主要致力于普通外科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工作,尤其對肝臟、膽道外科包括肝移植和肝臟膽道惡性腫瘤外科治療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先后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260多篇,主編外科學方面的專著11部,參編外科專著5部,還完成和承擔了10多項國家、省部級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獲得8項省、部、廳級以上科研成果。他對肝動脈栓塞、二期切除肝癌、全肝血流隔離肝切除術、肝內結石的分型、膽管癌的外科治療等都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首先在國內使用新型的肝動脈阻斷器對不可切除的肝癌作反復暫時性去動脈化治療,取得良好的療效。他組織了一支以中青年歸國學者為主體的肝移植隊伍,進行了大量的肝移植工作,主編了我國第一本肝移植專著,為推動我國肝移植外科的發展,努力解決肝移植的關鍵問題,如尸體多器官切取、體外靜脈轉流、供肝的保存、小兒肝移植、減體積肝移植、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等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黃潔夫教授在肝膽外科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內外醫學界前輩和同行的充分肯定,他多次被邀請為國際會議的主席和副主席,先后被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南伊爾諾州大學(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聘為外科學客座教授,并成為國際醫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中國委員、亞洲肝膽胰外科協會中國委員,另外還擔任了《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國實用外科雜志》等國內外十多種雜志的主編、副主編和常務編委工作。
由于黃潔夫教授在醫療、科研、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突出成績,先后獲得衛生部授予的“全國衛生系統優秀留學人員”、“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國家教委、人事部授予的“全國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留學人員”、“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全國百名公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