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也有好壞之分。
品牌就像人一樣,它是好是壞呢?不是看它說了什么,而是看它做了什么。行為是最真實的語言,我們做一回短暫的聾子,睜大眼睛擦亮內心來看看品牌們在干嘛。
你會發現。有的品牌在趁火打擊,有的卻在雪中送炭。對比之下,好品牌和壞品牌就出來了。
消費者也會陷入困境。
當消費者產生一個購買動機的時候,就會出現需求無法照進現實的情況。這時候陷入一個糾結的狀態,如果需求強烈的話,那意味著陷入了困境。
比如你現在非常非常渴,但你身上只有一元硬幣。
如果你把硬幣買水喝了,那意味著你要走路回家。這是正常情況下,但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壞品牌和一個好品牌。
當你已經處于被動的環境下,壞品牌可能會坐地起價。一瓶水賣到三塊,你可能就需要向路人借錢了。這個時候,好品牌會怎么做呢?一元一瓶水,還免費乘坐一次公車。
所以說。壞品牌才會趁火打劫,好品牌常常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的事你不一定碰到過,但敢肯定你被趁火打劫過,且不止一次兩次。
品牌拿什么趁火打劫你?
一個是時間。
拿我們最熟悉的春節來說,過年需要穿新衣戴新帽。
對于服飾品牌來說,這是它們一年中衣服最好賣最賺錢的時候。像點樣的衣服都開始打上了高價和新品上市的標簽,年前不怕賣不出去。消費者沒有很多選擇,因為這是新年,即使我們知道同一件衣服年后會少好幾百。
一個是空間。
去任意一個游樂場所或者旅游景點,你都會發現里面的便利店都是鑲了金的。
能吃的東西,價錢都翻幾番。沒辦法呀,方圓幾里就我這一家。不吃,就挨餓吧。這跟火車上的零食推車是一樣的,趁你沒零食填肚,趁你沒勇氣跳車,瓜子十塊一包便宜給你吧。
一個是信息不對稱。
買同一款眼睛,你和朋友買的價格相差甚遠。
原因是你的朋友是從事眼鏡行業的,而你對眼鏡的了解程度只限于度數。宰外行人是從古至今常有的事,百來塊的產品賣出去上千也不足為奇了。
時間、空間和信息不對稱,這是很多品牌賺錢的主要方式。事實上,這頂多算一個投機倒把的把戲兒。雖然靠它們有些人賺到了一些錢,但也賺足了很多壞名譽。
好品牌怎么給你雪中送炭?
很簡單。當你的購買需求越強烈的時候,他們就越讓你有購買的欲望。通常,會采用讓利、福利、打折扣、新增功能等方式,讓這個產品更加物美價廉,絕對的物超所值。
1
先來一個經典的營銷案例。
BGH空調策劃過一個創意營銷活動,主題是日照抵折扣。家里越熱,買空調折扣越大!
他們做了一個“我家是個火爐”的網站,消費者在網站上面輸入自己的家庭地址,就可以查看自己家一天的日照時數。
日照時長越大,買BGH的空調越優惠。這個活動讓BGH空調成功進入千萬個家庭,讓BGH的美譽傳播千里。
2
再來一個非常經典的營銷案列。
可口可樂為窮人建了一個電話亭。投入一個可口可樂的瓶蓋,就能打3分鐘越洋電話。
對于身在異國他鄉的工人們來說,這是一件美事。能喝上一口清爽的可口可樂,還可以打一通溫暖的家人電話。
這讓飲料不僅僅是一個飲料,更是很多消費者的福利。不僅僅窮人們會購買可口可樂,有錢人應該也會更青睞,然后將瓶蓋留給有需要的人們。最后,這個活動和電話亭贏得了很多人的贊賞!
3
再再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產品案例。
礦泉水瓶身上面可以寫上自己的名字。用手指劃上幾筆成為自己專屬的簽名。
打球和聚會的時候,經常因為分不清水瓶是誰的,只好把剩余的水扔掉。撕瓶貼大概是最懶、也是最多人使用的辦法。記住自己喝了多少,通常是用瓶身上的紋路做參照,但記憶太容易出錯。
這款實名制的礦泉水,等于給礦泉水新增了一個小功能,幫助消費者解決了一個頭疼問題。當一群人打球和聚會的時候,買水的選擇會更偏重它。
在消費者處于困境的時候,品牌應該想著如何幫助消費者脫離困境,而不是趁機賺一筆。產品的價值除了有形的,還有無形的。品牌的好壞,決定了產品在消費者心里最終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