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指南:加入創業團隊前,如何評估公司的價值?(2)
時間:2016-05-12 22:22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氣:
【導讀】:所以到底是種子前還是A輪后的公司好? 這其實見仁見智。 種子前的公司隨時都有可能撲街,但是若公司成功融資而你又做的很好,接下來你可能就是公司的高管之一。 相對地,A 輪后的公司,高管通常都會聘請有些資歷的產...
所以到底是種子前還是A輪后的公司好?
這其實見仁見智。 種子前的公司隨時都有可能撲街,但是若公司成功融資而你又做的很好,接下來你可能就是公司的高管之一。 相對地,A 輪后的公司,高管通常都會聘請有些資歷的產業人士,因此之后的成長幅度比較有限,但至少確定兩年內都有飯吃;兩者都有的好處就是有機會可以拿不少股票,若公司經營成功則可以分杯羹。
那股票到底應該拿多少才算合理呢?
如果今天是種子前公司,準則是做多少事情就拿多少股票 。 如果今天公司有兩位商科背景的創始人,想請一位技術背景的加入,若技術能力跟商業能力同樣重要,那三方應該是三等份均分(若兩位創辦人先行一段時間,也可以因為兩位先前的努力進行調整,比如說40%, 40%, 20%)。 有一些朋友遇上第一次創業的種子前公司,有的創始人異想天開地想拿10% 以下的股權去找CTO/技術總監,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
反觀比較成熟的A 輪后公司,因為已經有外來投資人,公司也有估值,股權不可能隨便易價。 基本上能用薪水支付的就不會用股權交換,至多就是釋出一點期權給員工 。 A 輪后才加入的高管因為有策略重要性,期權通常較多,最少通常也有1% ,最高到5% 都有;如果是一般職員(如工程師、設計師、商務等),通常期權不會超過0.5% 。許多A 輪后公司的一般面試者,也有不少異想天開,想開口要10% 股權,這同樣也是行不通的。
當然,有時候純粹看百分比也不準,畢竟期權最后還是要認購股票、賣出兌現,因此還是得從經濟價值去衡量 。 過去我觀察到有一些創業公司會耍詐,故意以期權未來的價值來說服面試者接受待遇,比如說一般工程師年薪若為三十萬,創辦人卻表明公司下一輪融資目標估值兩億,開給你2.5% 股權(分四年配給)和十萬的年薪。 這位創辦人的用意就是希望你認為2.5% 的股權有五百萬的價值。
這種說法完全是唬人的。
如果下一輪融資的“目標”是市值兩億,那公司現在的價值多少? 若團隊努力后達到目標、成功融資繼續成長,那2.5% 股權屆時的價值,應該是我努力的收獲,公司怎么會拿“未來的價值”來支付我“現在的薪資”呢? 碰到這種情況,建議以公司現在的市值去估合理的股權范圍。
比如說,如果我認為現在的公司只有三千萬的市值,公司若要把我的薪水從三十萬砍到十萬、用股權綁我四年,那么我一年少拿的二十萬,加上風險,應該轉換為現值二百萬的股權才對吧? 至少也該給我6% – 7% 才合理。 之后公司成長股票值為何很難說,但那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公司不應拿未來的收獲來抵現在犧牲掉的薪水。
當然,這么說不是鼓勵大家以錢為目的,但至少要知道人家開出的條件究竟好不好。
互聯網創業和詐騙集團
說句玩笑話,互聯網創業公司和詐騙集團是對雙胞胎,尤其很多做2C領域軟件的公司,獲利能力單薄但噱頭十足,公司的價值都在亂喊。 也因為如此,創始人懂得唬人,而許多求職者也是異想天開地以為公司會變成陌陌360,多拿點股權就成億萬富翁了。
世界上當然沒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在思考是否要加入新創公司,要記得,一切都要腳踏實地,對于創始人的背景和管理能力一定要深入了解、對于公司的財務狀況和未來發展計劃一定要問清楚;而開出的待遇條件,一定要先問清楚公司的財務狀況后,自己算清楚股權的現值相對于自己犧牲掉的薪水是否合理。不要像我當初一樣,吃啞巴虧。
切記,不要因為滿腔熱血,真的相信這是“會飛的豬”而當血汗勞工,更不要因為對方給個“總監”、“VP”甚至“發起人”的頭銜,就隨便答應做義工。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合適的創業公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