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業界紛紛傳出阿里要對微信下手了,果不其然,隨后阿里宣布切斷微信的淘寶數據接口,全面封殺微信。阿里對微信動手,數據接口斷掉一切微信來源,主要封殺的是微信上第三方淘寶營銷應用服務。阿里給出的解釋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用戶感受,控制淘寶交易的風險。”也有推測阿里此舉是回應淘寶此前打擊淘寶微信公眾賬號一事。既然你打壓淘寶微信公眾賬號,那么我干脆封殺微信上的全部第三方營銷服務。阿里和騰訊在微信、淘寶上的博弈,可以說是一次直接對抗,標志著互聯網巨頭在移動入口之爭上已經進入白熱化。
阿里此次封殺微信接口,與此前全面屏蔽百度淘寶商品搜索的目的很相似,都是為了維護其電商生態圈的封閉性。這點很關鍵,雖然目前微信也一直強調并非單純的營銷賬號,但其經過三年的發展,在移動互聯網入口上具備的優勢和所積累的用戶也確實很另阿里緊張。一直以來電商的三大環境溝通、支付、交易都在阿里自身的生態體系中掌控。溝通用旺旺,支付使用支付寶,交易通過淘寶平臺,可以說阿里構建了一個封閉的電商體系,避免流量的流失以及交易風險的發生。但是微信一出,則開始在阿里構建的電商體系中打開缺口。移動互聯網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微信公眾賬號利用微信平臺向移動用戶展現內容,通過營銷手段與用戶溝通并產生購買行為,雖然間接成為了淘寶的營銷工具,為淘寶帶來流量和交易額,但也在蠶食著阿里體系電商的流量,尤其是騰訊一直覬覦阿里所擅長的電商領域。此前騰訊推出拍拍、收購易迅,推出QQ網購,雖然有所斬獲,但都未能真正威脅阿里的電商地位,但微信則不同,之前的產品,騰訊都是在電商平臺的較量中與阿里直接對抗,這是阿里所擅長的,而非騰訊所擅長。就像百度擅長流量生意一樣,但都不具備電商基因。而微信則不同,作為一個移動通訊和社交平臺,三年內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甚至擠掉了自家移動qq的地位,率先占據了移動互聯網流量的入口,可直接與用戶產生交流,一旦在支付和購買上,與騰訊的財付通和電商平臺打通是一個極其可怕的事情。百度、騰訊、阿里各大巨頭都想在移動互聯網入口之爭中占據主導,假如微信先行一步,對阿里的潛在威脅甚至比此前的拍拍、易迅、QQ網購都大。
在阿里封殺微信的事件中,最緊張的是阿里,而微信則比較淡定,新浪微博則扮演了一個尷尬的角色。首先,微信在移動互聯網入口所具備的優勢另阿里緊張,加上7月底微信5.0上線,整合支付功能,甚至不用騰訊財付通,便可完成網銀的支付,先是自己電商封閉體系的溝通被打開缺口,緊接著支付環節又受到威脅。移動互聯網本身商業界限就不明顯,各家巨頭均有機會,阿里自然很緊張,采取了封殺這樣的強硬手段來防守。而微信方面,雖然在電商方面一直在嘗試,但其本身的定位還是移動社交,前微信產品總監曾鳴早就提醒用戶和開發者們“微信不是單純的營銷工具”。不管是微信自身打擊淘寶公眾賬號,還是阿里切斷微信數據接口,對于微信本身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壞事,反而可能會給微信在解釋自身定位時提供很好的說辭。但從長遠來講,微信的電商嘗試仍舊讓騰訊有很多遐想,未來電商在移動端的發展也很可能集中在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微信自身也在做一些嘗試,5.0推出的支付功能就是一個信號。而這次阿里封殺微信似乎也早有預謀,并跟新浪微博有千絲萬縷的聯系。3個月前阿里巴巴宣布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之后也在微博進行電商嘗試,推送淘寶網店廣告。在封殺微信數據接口的第二天,兩家也宣布淘寶和微博賬號互通,隨后微博淘寶版推出。種種跡象表明封殺微信也是阿里在為與微博合作掃清障礙。阿里將新浪微博當做移動互聯網入口之爭中的重要籌碼,但新浪微博的底氣則似乎沒那么足,商業化進程的不確定性、內容活躍度的降低,使得微博自身的發展也十分迷茫。與阿里的合縱連橫,新浪微博寄希望阿里帶來商業模式,阿里則想拿新浪微博的用戶活躍度來當賭注,兩家都想彼此依靠,但似乎又誰也幫不了誰。當然未來都不好說,阿里和騰訊能否擦出火花還需要繼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