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真正的文藝青年會把這里看做世外桃源,但對創業者來說,這里卻是一個無可替代的起點。他們常常穿著短褲,夾著拖鞋,在一泡一泡的功夫茶之中,謀劃大事兒。

你絕想不到
在中國互聯網創業的版圖之中
有一個舉足輕重
卻實屬異類的幫派
他們的據點
就是閩南重山之間唯一的缺口
廈門
在筼筜湖邊的一間會所里,功夫茶已經喝過三四泡了,幾個投資人和創業者之間的小分享還在繼續,其中資歷最老的,自然就是蔡文勝,曾經的域名大王、個人網站教父,如今的著名個人天使投資人,和美圖秀秀董事長。
這樣相對私密的分享隔三差五會進行一次,與蔡文勝同樣從域名時代闖蕩過來的姚錦程,把這些分享理解為廈門創業者特有的素質—開放。
這一批人骨子里都帶著閩商特有的肚量,哪里有商機,他們就會成群結隊奔向哪里,互相之間真誠而開放,閩商就是這樣一個團結的群體,總能想一把榔頭,用重錘改變某一地的經濟面貌。
同樣,在互聯網的江湖中,閩商沒有錯過任何一個關鍵時刻。
2000年左右,當北京誕生了新浪和搜狐,廣東冒出了騰訊,阿里巴巴在杭州橫空出世,在互聯網的基礎建設時期,廈門走了另外一條路,冒出了中國第一家域名注冊網站——中國頻道。
在隨后的五年內,廈門的注冊域名占到了全國的50%,這座城市直接被稱之為域名城。那時候,姚錦程看到了機會,便創辦了商務中國,為注冊域名提供基礎服務。不僅是他,包括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在內的一大批創業者在廈門醞釀出來一整條域名注冊的產業鏈。
而其中最大名鼎鼎的,自然就是蔡文勝。通過搶注域名和投資,他獲得了大量資本,暴風影音baofeng.com、土豆tudou.com等等域名就出自他手。而域名作為互聯網的入口,也為他帶來了龐大的流量。
這些巨大的流量也促使他創辦了導航網站265,后被谷歌中國高價收購。接下來做社區,中國站長,再到之后的垂直應用,同樣順理成章。
以蔡文勝為典型代表的廈門創業者,似乎對流量有著天生的敏感度,憑借抓流量的邏輯,便打遍了互聯網基礎建設時期的半壁江山。
另個典型就是微博福建幫,在微博起勢時,微博草根大號前50名中,有一半掌握在福建人手中。冷笑話精選的幕后博主尹光旭是85后,福建人,除去“冷笑話精選”,他還擁有另外3個過百萬粉絲的微博。而他的投資人,正是蔡文勝。
看,互聯網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被以蔡文勝為代表的創業者緊緊抓在了手中。他們每個人都是流量高手,草根出身,卻帶起了整個產業。這背后,是自成一派的閩商血脈,也帶著面朝大海的海盜氣質,這塊地方,是全中國無可替代的風景。
在自媒體興起的時候,廈門創業者自然也不會落下。廈門并沒有誕生世相、咪蒙這樣個人趣味濃厚的自媒體,相反,這里的內容創業者秉承了微博時代對人性的東西,他們更草根,更直接的面相“普通老百姓”。
廈門大城小事是廈門最大的本地生活自媒體,關注本地民生和網絡熱點。創始人李鵬程還在念大學時,就開始創業做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剛剛上線,他們就入駐了,漸漸做成了廈門最大的草根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