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自稱“迪士尼一員”的網友Jsueip發微博稱,有“黃牛”在排隊區教唆游客,以投訴迪士尼演職人員等方式獲取快速通行證,“黃牛”兜售迪士尼快速通行證的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迪士尼的“黃牛”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為何屢禁不止?又該如何從源頭上堵塞這一漏洞呢?
“黃牛”領證
在網友Jsueip發布的這則微博里,她指稱有“黃牛”在排隊區教唆游客以投訴迪士尼演職人員等方式,獲取快速通行證。4月份,她還曾發過一份號稱迪士尼的內部攻略。
晨報記者通過微博私信該網友后,系統顯示記者發送的消息“已讀”,但對方始終未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網友Jsueip所說的快速通行證,簡稱“快通證”,是迪士尼樂園特有的一種管理及服務模式:迪士尼一些熱門景點可能需要排隊三四個小時,如果領取迪士尼快速通行證,并在特定時間段體驗指定景點,實際排隊等候時間只有5-15分鐘,只是這種免費的快速通行證,每天發放的數量有限。
緊俏的“快通證”,在吸引游客的同時,自然逃不過嗅覺靈敏的“黃牛”。
“‘黃牛’是有圈子的,一旦有人發現了這個賺錢的門道,馬上就會在圈子里傳開。”一個綽號“胖子”的“黃牛”說,今年春節過后,度假區倒賣“快通證”的“黃牛”慢慢多起來了。
潘小姐是一名迪士尼的粉絲,家住得離迪士尼樂園不遠,去過迪士尼樂園多次,對領取“快通證”等流程非常熟悉。
今年寒假的一天早晨,8點剛過,她就入園了,一路沖到快通證領取處,卻依然沒能領到。
“馬上就有‘黃牛’來搭訕,100元一人,保證拿到快速通行券,一天內玩到所有熱門項目。”潘小姐觀察下來,愿意支付100元/人的游客并不少,尤其是那些從外地趕來、僅有1天時間游玩的游客,以及帶小孩的家庭,“更愿意花錢節省時間”。
潘小姐說,這些“黃牛”大都不是孤軍作戰,而是互有分工:他們有人負責排隊,要成為最早入園的那一批人;有人負責招攬生意,有的在樂園外面停車場就開始推銷了。接到生意后,“黃牛”拿走游客門票,立刻交給同伙,換領快通證。等到客人一個項目游玩結束,下一個項目的快通證又差不多可以領到了。
智斗“黃牛”
“凡是需要排隊的地方,幾乎都有‘黃牛’的身影,迪士尼也不例外。”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國際旅游度假區公安處二大隊治安組的張探長說,實際上,警方和迪士尼“黃牛”的斗智斗勇,從迪士尼試運營時就開始了。
“那時候,試運行的門票很緊張,‘黃牛’就想辦法倒賣門票。”他說,迪士尼正常運營后,門票的價格比較透明,購買渠道也很便捷,“黃牛”幾乎沒有什么空子可以鉆,倒賣一張門票也就賺個一二十元,還可能因倒賣有價票證被拘留,倒賣的人越來越少,“黃牛”現象一度得到遏制。
去年冬季,迪士尼樂園推出季度門票后,折合到每天入園成本僅十幾元。這項原先是為游客帶來福利的政策,沒想到卻被“黃牛”利用了,不少“黃牛”購買季票后,開始從事代排隊、販賣快通證等違法行為。
“游客原本是來度假游玩的,花錢買了‘快通證’卻不能使用,還要配合警方指認‘黃牛’、做筆錄,游園體驗肯定不好。”張探長說,以往他們要對“黃牛”作出拘留等處罰,必須要在對方完成違法行為之后,但這實際上已經對游客的游園體驗帶來了很大困擾,而且“黃牛”數量的確在抬頭。
后來經過研究,度假區警方創新了執法手段,決定不再等待違法人員完成整個違法過程,而是希望將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因此,一旦發現有可疑人員搭訕游客、兜售門票或快速通行證,民警便會依法對他們進行傳喚、核實身份、制作筆錄,并進行法制教育。
按法律規定,警方對嫌疑人傳喚后的8小時內可以進行詢問查證。對“黃牛”傳喚并進行8小時的法制教育,等于是加大了他們的違法成本,因為“被傳喚后等于一天白干了”。
很快,這一創新執法,就顯示了威力。“‘黃牛’有一個特征,曬得比較黑。”張探長說,只要固定了他們搭訕游客、兜售門票或快通證的相關證據,警方就先對他們進行傳喚。“平時一天傳喚三四十名‘黃牛’,小長假就更多了。”張探長說,今年清明小長假,警方曾在單日傳喚過108名“黃牛”,創下了單日最高紀錄。
4月29日至5月1日,“五一”小長假3天,度假區警方傳喚的“黃牛”數量分別為:70人、52人、55人。
堵塞漏洞
既然一直在嚴打,為什么“黃牛”無法杜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