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在很多年前已經被無數的人認為互聯網是一個巨大的金礦,很多人開始嘗試進入這個領域,以期求得“逆襲”。俗話說“天道酬勤”,很多人確實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在進入互聯網后徹底翻身,比如hao123的創始人從一個小小的網吧管理員一躍成為千萬富翁,而像他這樣的的人大有人在;而很多時候上天似乎又是不公平的,大家多知道投身互聯網的人非常多,而只有少數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大多數僅僅是當了一個炮灰而已,自己每日每夜僅僅能維持個“溫飽線”。
筆者經常看到很多剛剛入門的甚至是已經在這個行業混了幾年的人,都會感到非常迷茫,只是知道自己在做互聯網,而自己的目的也非常簡單——獲得成就感或者金錢,當然我覺得大多數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獲取金錢的利益。但不知道自己該做哪塊?該怎么做?以至于很多人都是學著別人做,幾乎就是別人做什么做得成功自己就馬上跟著人家的屁股走,結果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有部分人當了幾年的站長,不管是技術還是運營經驗都毫無長進,跟一個“小白”一樣,這是相當悲劇的一件事。
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天看了李開復老師的一篇微博,主要內容就是PDCAR法則,而筆者目前正在備考高級項目經理,其中有一個知識點就是PDCA(戴明環),所以想寫一篇文章來理解一下,可以說是學以致用吧,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PDCAR其實就是戴明環的改進版,我們可以理解為“升級版本”。PACAR分別是指計劃(plan)、行動(do)、檢查調整(check)、評估或重做(action)、記錄(record)。雖然PDCA法則最初是運用在管理之中的,但在我們運營一個網站也是可以用的,因為我們的網站其實就是一個項目,只有管理好這個項目我們的網站才能取得成功,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一,好的計劃是成功的起點。我們作為互聯網之中的草根,我們都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我們會比常人更加努力。但一件事一旦方向錯了,再怎么努力都是空的。而很多從業者雖然有自己擅長的一個方向,但往往毫無計劃地跟著人家做那些人家已經做得非常成功的東西,這99%不會獲得成功,因為你不可能去跟那個已經做得非常好的比,你不是360那種大公司有強大的基礎。筆者認為我們應該首先明確自己能做什么,我們所做的有沒有用戶來關注,用戶關注后你能不能做得好?比如有些人自己技術非常牛逼,那也許可以選擇做IT網站,而不適合做娛樂網站,因為技術牛一般沒那個愛好;有些人喜歡玩,從小就喜歡游戲、動漫之類的,那可以做GM論壇或者網站,而不適合做技術站點,因為你比不過那些技術牛;有些人喜歡體育,可以嘗試做sports交流論壇;等等。總之,我們不要跟著人家做,得有一個明確的計劃。當然計劃除了選方向還有其他各個方面,比如網站的風格等,也許很多人認為這些不值一提,但事實上很多人天天把時間花費在這些上面。在這里筆者就省略若干字了,因為還有我們的行動等。
二,行動是獲得成功的根本。晚上想到的路千條萬條,醒來還是老路一跳;前面說了有計劃了,但不是有了一個好的計劃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筆者在很多站長群里邊就發現很多這樣的人:在群里面總是最活躍的,說了一大堆運營方法,說得頭頭是道。但一問他的網站或者說他曾經運營過的網站,他就啞口無言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一個成功的項目,這種人只會夸夸其談,執行力完全不行,所以想取得成功是太難了。
三,檢查調整是項目一面鏡子。沒有一個計劃是完美無缺的,就算計劃正確了,也許在我們執行的過程之中也會有所出入。所以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檢查調整,比如調查網站用戶的意見,對網站內容以及網站視覺風格進行調整以迎合大多數網站用戶的口味;而不是固執己見。這樣才能圈住你的用戶,才能使你的網站項目形成滾雪球效應。
四,自我反省以及學會放棄是往往是通向成功的轉折點。其實這就是評估自己的項目,如果確定不合適了就重新規劃。隨著項目的進行,也許我們以及投入了很多心血,但不管我們執行力再怎么強,卻發現隨著時間的變化這個方向根本不再適合自己了,這適合應該正視自己所面對的問題。來重新考量,當確定不再值得去做的時候,應該學會放手;這樣也許會找到新的生機。
五,記錄和總結讓我們不斷成長、成熟。很多人經過幾年的奮斗,也許沒有從中獲取太多直接物質的東西,但是他不管是技術還是運營經驗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然其中也有很多人已經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其實這不是無緣無故來的,這是他在制定計劃或者執行這個網站項目的同時善于去總結記錄,這樣就不斷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完善自己。這樣的人往往會進步的很快,而且思想會越來越發散,成功的機會也就會越多,畢竟機會只有給了那些有準備的人才有用。
筆者今天講的這個PDCAR法則,雖然只是一個管理學中的一個基本理論,它的概念也就幾句話,而且也很好理解它。但要把五個環節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今天寫這個就是為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個法則來幫助大家找到一個理論參考,幫助大家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