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的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后時期作家,并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姓 名:村上春樹別 名:むらかみ はるき(Haruki Murakami)職 業:作家國 籍:日本民 族:大和身 高:170cm 體 重:暫無星 座:摩羯座血 型:暫無出生地:日本京都府出生日期:1949年1月12日畢業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演劇科 人物經歷 村上春樹1949年1月12日出生在日本京都市伏見區,為國語教師村上千秋、村上美幸夫婦的長子。出生不久,家遷至兵庫縣西宮市夙川。其曾在著作《村上朝日堂的卷土重來》中提到:“我生在關西長在關西,父親村上千秋是京都一和尚之子,母親村上美幸是船場一商家之女,可說是百分之百的關西種。自然每天講的是關西方言。所受教育帶有相當濃厚的地方主義色彩,認為關西以外的方言都是異端,使用‘標準語’的沒一個地道之人。那是這樣一個世界:棒球投球手則非村山莫屬,食則清淡為主,大學則京大為貴,鰻魚則烤制為上。
受家庭熏陶,村上春樹非常喜歡讀書,他回憶說:“我家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只是父親喜歡書,允許我在附近書店賒賬買自己中意的書。當然漫畫、周刊之類不行,只限于正經書。但不管怎樣,能買自己中意的書實在讓人高興。我也因此得以成為一個像那么回事的讀書少年。
1955年4月,入西宮市立香櫨園小學就讀。身為國語教師的父親有意識培養村上對日本古典文學的興趣,但他卻始終未能入道,相反對西方文學卻情有獨鐘。
1961年4月,入蘆屋市立精道初級中學校就讀,然而這位讀書少年卻不是個愛學習的好學生,進入中學后,村上常因不用功而挨老師的打。后來他承認當時自己內心相當叛逆,“不想學的、沒興趣的東西,再怎么樣都不學。讀高中后村上的逆反心理更嚴重了,整日和女生廝混,抽煙、逃課,用中國的話說就是個“問題少年。但村上的文學素養很高,他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還翻譯自己喜歡的美國驚悚小說。也就是在這段時間里,村上瘋狂地迷上了爵士樂,常常餓著肚子將午餐錢省下來買唱片———他對爵士樂的癡迷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1964年4月,入兵庫縣神戶高級中學就讀。
1967年18歲,聽從父母勸告,準備考國立大學。經常去蘆屋圖書館。
1968年4月,到東京,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在目白原細川藩邸的私立宿舍“和敬寮寄居半年,后退出。后來遷往練馬區寄宿。距離最近的車站是都立家政,幾乎不去學校,在新宿打零工,其余時間泡在歌舞伎町的爵士樂酒吧里。
1969年4月,《問題只此一個,沒有交流68年電影觀感》在《早稻里》發表。后遷入三鷹市一間宿舍居住。
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村上春樹遇見了后來成為他妻子的高橋陽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他們決定廝守終生。1971年,22歲的村上決定休學與陽子注冊結婚。小夫妻白天到唱片行做事,晚上在咖啡館打工。
1974年25歲,在國分寺開爵士樂酒吧,白天賣咖啡,晚上當酒吧。開店資金500萬日元,250萬為夫婦打零工存款,其余由銀行貸款。店名取自在三鷹寄居時養的一只貓的名字,后移店至千馱谷。這是村上春樹一生中最靜謐、幸福的時光,他一邊經營,一邊讀書,一邊觀察,生意也越來越順利。
1975年3月,從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美國電影中的旅行思想》。
1979年,在澀谷區千馱附近的神宮球場起了寫小說念頭,隨后每晚在餐桌上揮筆不止,寫罷投給“群像新人獎評審委員會。投稿的原因在于“有字數限制。6月,《且聽風吟》獲第23屆“群像新人獎。7月,《且聽風吟》由講談社印行。
1980年,在澀谷區千馱谷一邊經營酒吧,一邊從事創作。
1981年,決心從事專業創作。酒吧轉讓他人,移居千葉縣船橋市。3月,發表《紐約煤礦的悲劇》(載于《brutus》)。4月,發表《袋鼠佳日》,由此至1983年在該刊發表系列短篇。同年開始作為編委參與《早稻田文學》的編輯工作,為時一年半。
1985年10月,獲第21屆“谷崎潤一郎獎。
1986年移居神奈川縣大磯町,10月,在意大利羅馬滯留10日,后赴希臘。
1987年1月,留居意大利西西里島。發表波爾短篇譯作《文壇游泳術》(載于《文學界》),《“The Scrap懷念80年代》由文藝春秋社印行。2月,留居羅馬。3月,赴博洛尼亞。4月,赴法國的科西嘉島和希臘的克里特島旅行。6月,回國。7月,波爾短篇譯作集《世界盡頭》由文藝春秋社印行。9月,重赴羅馬。10月,參加雅典馬拉松賽。
1988年2月,發表《羅馬喲羅馬,我們必須準備越冬》(載于《新潮》)。3月,赴倫敦,翻譯托爾曼的《憶伯父》,由文藝春秋社印行。4月,回國。回國后取得汽車駕駛許可證。8月,返羅馬,同攝影師松村遇三結伴赴希臘、土耳其采訪旅行。先去希臘東北部阿索斯半島上建有希臘正教修道院的圣可索斯山,之后驅車由伊斯坦布爾進入土耳其,用21天沿國境線繞土耳其周游,途經黑海、蘇聯、伊朗、伊拉克國境、地中海、愛琴海,最后折回羅馬。
1989年4月,發表《雷蒙德的早逝》(載于《新潮》)。5月,赴希臘羅得旅行。6月,發表《電視人的反擊》(載于par avion》)和《飛機》(載于《eureka》)。7月,駕駛私家車赴德國南部、奧地利旅行。10月,回國,即赴紐約。
1990年1月,回國。2月,在居住地澀谷區千馱谷目睹奧姆真理教競選眾議院議員的宣傳活動。5月至翌年7月,八卷本《村上春樹作品集1979——1989》由講談社印行,發表《杰克·倫敦的假牙,突如其來的個人教訓》(載于《朝日新聞》)。6月,敘寫作為希臘、意大利“常駐旅行者的體驗并收有同陽子夫人的照片的《遠方的鼓》由講談社印行,發表《托尼·瀑谷》(載于《文藝春秋》)。
1991年1月,赴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任客座研究員。
1992年由于延長美國滯留期限,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生院講現代日本文學,內容為“第三新人作品讀解,副教科收為江藤淳的《成功與失落》。
1993年7月,赴馬薩諸塞州劍橋城的塔夫茨大學任職。
1995年3月,美國大學春假期間臨時回國,在神奈川縣大磯家里得知地鐵毒氣事件。6月,退掉劍橋城寓所,驅車橫穿美國大陸至加利福尼亞,之后在夏威夷考愛島逗留一個半月回國。8月《奇鳥行狀錄》第三部《捕鳥人篇》由新潮社印行。9月,在神戶市與蘆屋市舉行自選作品朗誦會。
1996年12月,獨自采訪東京地鐵毒氣事件62名受害者,每5天采訪1名。2月,發表《第七個男人》(載于《文藝春秋》)。《奇鳥行狀錄》獲第47屆“讀賣文學獎。
2006年年初,村上春樹憑借著《海邊的卡夫卡》入選美國“2005年十大最佳圖書。而后,村上春樹又獲得了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
2009年,長篇小說《1Q84》 BOOK1 BOOK2出版,獲得“耶路撒冷文學獎。時值新一輪巴以沖突高峰期,支持巴勒斯坦的各方力量極力勸阻,但經過慎重考慮之后,最終前往以色列受獎,并發表了以人類靈魂自由為主題的獲獎感言。
2011年,訪談錄《和小澤征爾談音樂》出版,并榮獲第11屆小林秀雄獎。
2013年4月推出的長篇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該書在發售第7天發行量達到100萬冊。此書在當當網小說排行榜排名第95位,被讀者稱為:村上春樹突破之作!迄今最不一樣的村上小說!
2014年4月18日,家村上春樹新作《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開始發售。據出版商文藝春秋介紹,新作接受預定,發行量達30萬冊。 人物作品
長篇小說
短篇小說
旅游文學
合作作品
隨筆
翻譯
1980年 - 《1973年的彈子球》獲得芥川獎候補。
1982年 - 《尋羊冒險記》獲得野間文藝新人獎。
1985年 - 《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獲得谷崎潤一郎獎。
1996年 - 《奇鳥行狀錄》獲得讀賣文學獎。
1999年 - 《約束的場所》獲得桑原武夫學藝獎。
2006年 - 捷克法蘭茲卡夫卡獎、短篇小說選集《Blind Willow,Sleeping Woman》 獲得Frank O’Connor 國際短篇小說獎。
2006年 - 《海邊的卡夫卡》獲得World Fantasy Awards。
2007年 - 2006 朝日獎(文學) 。
2007年 -第一屆日本早稻田大學坪內逍遙大獎。
2007年 - 短篇小說集《盲柳睡女》獲桐山環太平洋圖書獎。
2009年 - 耶路撒冷文學獎。
2009年 - 《1Q84》獲得第63回 每日出版文化獎。
2011年 -榮獲西班牙卡塔龍尼亞國際獎。 人物評價 村上的文字表達平簡易懂,清麗流暢,他獨具韻味的文筆,像泉水浸潤著人們的心靈,讓人們感受著日本語言的魅力。村上語言相對其他戰后作家更簡練利落無疑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其作品充滿了個人獨特的風格,他的文字精練,沒有太多余的語言,透過抽象化、符號化、片段化、寓言化的筆法,道出了現代人的無奈與哀愁,卻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譽為日本80年代的文學旗手。
村上創造的文學世界,對應了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精神狀態,透過他,能看到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存困境與生命的傷口。正是這種對應喚起人類內在的共鳴,并持續不斷地感動著人們。感動了日本的村上,也感動了中國,并會繼續感動今天這個世界上所有認真思考關于生存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