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窗外、庭院深深、還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梅花烙、一簾幽夢等 祖籍:湖南省·衡陽縣 現居地:臺灣省·臺北市 乳名:鳳凰 學歷:高中 婚姻狀況:已婚
丈夫兼經紀人:平鑫濤
最喜愛的季節:秋季
最喜歡的動物:狗
最喜愛的國家:中國
嗜好:詩詞、小說、電影、創作
優點:感情細膩、文筆優美、詩詞功底深、閱歷豐富
幼年:曾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附近居住過,她有個姨爹住在那里,她曾想捐資給當地龍車中學,可由于學校領導不肯,就捐資給瀘南中學
早期合作編。毫志糜
兒媳婦:何琇瓊家族
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曾任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袁行恕曾任臺北市立建國中學國文教師。外祖父袁勵衡為銀行家,曾執掌交通銀行。曾外 祖父是翰林,伯父是宣統皇帝之師。母親的胞妹袁靜為作家。母親的胞姐袁曉園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暨女稅務官。瓊瑤本人有一個龍鳳胎弟弟。瓊瑤的妹妹陳錦 春、妹夫陳壯飛,都曾任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科學家,General,Sciences,Corp.科技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被認為是華裔在美創業的先驅之 一。
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是著名詩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瓊瑤的兒媳婦何琇瓊是電視劇《又見一簾幽夢》制片人以及藝術指導。
感情生活
1959 年,與慶筠結婚。1963年瓊瑤因小說《窗外》開始走紅并認識平鑫濤,在他的全力幫助下,她迅速迎來事業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然而她與自己的丈夫之間的感 情隔閡越來越大,與平鑫濤卻產生感情。1964年瓊瑤離婚,后平鑫濤也與妻子離婚,1979年他們結婚。從相識、相知、相愛到結婚,他們前后歷經十多年的 馬拉松愛情長跑。姓 名:陳喆別 名:瓊瑤(筆名)職 業:作家、編劇國 籍:中國民 族:漢族身 高:152cm 體 重:暫無星 座:白羊座血 型:O型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出生日期:1938年04月20日(戊寅年)畢業院校:臺北第二女子中學 人物經歷個人經歷
瓊瑤,1938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生逢戰亂。
1942年,隨家人由成都遷回故鄉湖南省,其后因抗日戰爭遷回四川。1947年,舉家遷上海,在上!洞蠊珗蟆穬和姘l表了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
1949年隨家遷臺灣,就讀于臺北師范附小及臺北一女中。高中畢業后未能考取大學。1954年,16歲在臺灣《晨光》雜志發表短篇小說《云影》。讀高中時,先后發表200余篇文章。1957年,臺北第二女子中學畢業。
1963年7月,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窗外》,從此躍登臺灣文壇。
1965年,作品首度搬上銀幕,包括《婉君表妹》,《菟絲花》,《煙雨濛濛》和《啞女情深》。
1968年,成立火鳥公司,拍攝《月滿西樓》和《陌生人》(改編自小說《幸運草》)。
1970年代末,瓊瑤、平鑫濤與盛竹如等人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每年固定只拍兩部電影,檔期則是農歷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
1983年,推出電影《昨夜之燈》,最后一部由小說改編的電影。1985年,成立怡人傳播有限公司。1986年,推出首部由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幾度夕陽紅》;同年,推出電視連續劇《煙雨濛濛》。
1987年,推出電視連續劇《庭院深深》,創造80年代瓊瑤劇收視巔峰。
1988年,推出電視連續劇《在水一方》、出版《我的故事》(自傳小說)、出版《冰兒》(唯一一部沒有父母親角色的小說)、首度返回大陸寫下歌曲《念我故鄉》、出版《剪不斷的鄉愁》(大陸行有感)。
1989年,推出電視連續劇《海鷗飛處彩云飛》,首次將兩部小說的故事情節糅合在一起。
1990年,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六個夢》的前三部作品:《婉君》、《啞妻》、《三朵花》。同年,推出電視連續劇《雪珂》,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四。
1991 年,推出電視連續劇《望夫崖》,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五。1992年,推出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作為電視劇版《六個夢》之六。1993年,推出 系列電視連續劇《梅花三弄》。1994年,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兩個永恒》。1996年,推出電視連續劇《一簾幽夢》,以小說《一簾幽夢》為基礎,加入了 《浪花》的人物和情節。
1998年,推出電視連續劇《蒼天有淚》,首部由大陸女演員充當女主角的瓊瑤劇。同年,起推出系列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創造90年代瓊瑤劇收視巔峰,最高收視率至今無劇超越。
2001年,首部將抗戰與個人小說融合推出的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2007年,推出翻拍劇《又見一簾幽夢》,首部在中國大陸地區首映的瓊瑤劇。
2011年,推出翻拍劇《新還珠格格》,糅合了老版三部的主要情節并加入新劇情。
2012年,最新電視劇《花非花霧非霧》拍攝當中,故事為全新創作,加入了《心有千千結》和《雁兒在林梢》的人物和情節。
作品經歷
瓊瑤的小說可分為三期:早期小說包括1963年發表的《窗外》至1971年的出版《水靈》和《白狐》,主要是由歷朝歷代中國民間傳奇發展的古人愛情短篇故 事。中期的小說由《海鷗飛處》開始,至《燃燒吧!火鳥》,主要是描寫當代臺灣為背景的愛情小說,除《我是一片云》外,可說全是大團圓結局。晚期則由八十年 代創作出版《雪珂》開始,小說的背景搬回古代,內容企圖處理變遷中都會男女的愛情觀,并嘗試脫離早期悲劇的宿命和中期公式化的快樂故事。
《幾度夕陽紅》是瓊瑤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品,當中時空交錯、人物眾多、情節復雜,最能代表言情小說的特征。兩條故事主線,分別發生于抗戰時期的重慶和六十 年代的臺北。第一個故事是女主角夢竹的年輕時代,她和來自昆明的大學生何慕天相戀,因母親反對而發生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后,夢竹嫁給了何慕天的好友楊 明遠,并定居臺北。小說的(第二部)則是夢竹女兒曉彤的戀情,曉彤的相戀對象魏如峰是何慕天的外甥,并在何慕天開設的公司任職,此后即是一連串的舊恨新愁 的交織。最后,曉彤與魏如峰有情人終成眷屬、夢竹仍留在明遠身邊、何慕天隱居山上不問世事。
這部作品,內容和結構都與電視連續劇模式類似,即情節復雜、高潮迭起;情感表達方式強烈而夸張;人物關系糾纏不清;人與人之間的誤解導致種種終生憾事和恩怨情仇;主角身世的秘密和謎底的揭曉,及戰亂、分離和重逢,這一切是通俗劇的基本元素。
她的名著,大多數都被改編成電視劇。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庭院深深》、《六個夢》系列、《梅花三弄》系列、以及《還珠格格》系列。當中《還珠格格》第 一、二部更在東亞享譽盛名。由湖南衛視和瓊瑤再次聯手合拍的《新還珠格格》于2010年6月開拍,2011年7月16號已在湖南衛視上映!痘ǚ腔F非 霧》劇擺脫了之前的翻拍之風,而且是內地從沒有過的題材,除了瓊瑤最擅長的經典愛情故事之外更加入了懸疑的情節設置,同時,瓊瑤也將自己的原著小說《雁兒 在林梢》、《心有千千結》中的部分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設置加入到了本劇當中,使本劇更具有亮點與看點。本劇已于2013年8月6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 播出。
總而言,在瓊瑤的愛情王國,愛情是女性自我并賦與活力的源頭。沒有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凋零。在這情況下,瓊瑤的女 性形象無可避免的顯得被動和消極。事實上,在五四時代愛情這個概念是公眾性的意識形態,主要是對中國父權制度的反叛,但在瓊瑤的言情小說里則完全屬于 私人領域,對愛情的描述也純由女性的立場出發,這亦是被李敖等人批評為女主角面目蒼白的理由;然而,這樣一個夢幻世界推到了極致也有其意識形態上的助力, 逆轉了父權家庭中尊卑階層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使擁有資源及力量的父母或男性,在感情的道德上召喚下,對一無所有的子女,特別是女性全心全意的奉獻。這亦是 言情小說的精神所在。
瓊瑤著作偏好以歷史背景取材,尤其是清朝宮廷貴族為故事背景,又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經歷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 姻的第三者女性,并且以婚外情女性較受同情、較匹配男主角、甚至最后若非取代男主角元配,就是自殺殉情為主要情節。一般認為,瓊瑤作品有歷史背景,但是并 不注重歷史根據(比如說清朝皇帝的親生皇子娶漢族女子為正妻,但清朝皇族宗室的正妻必須為八旗女子),并且缺乏人物呈現、情節布局等等的原創性。書中人物 不論男女的極端情緒化,人物及情節與現實的嚴重脫節,也是被詬病的原因。她的作品受歡迎的理由,當在于故事性及娛樂性較高。 人物作品小說
《窗外》于1963年出版,為瓊瑤處女作。
《幸運草》
《六個夢》1966年1月:《追尋》、《啞妻》、《三朵花》、《生命的鞭》、《歸人記》和《流亡曲》,六個故事都是不同的內容,但集合在一本出版。
《煙雨濛濛》1964年所創作的小說。
《菟絲花》1964年夏于臺北
《幾度夕陽紅》1964年8月30日
《潮聲》1964年底
《船》1965年7月15日于臺北
《紫貝殼》1966年6月29日深夜
《寒煙翠》1966年3月18日于臺北
《月滿西樓》1966年暮秋
《翦翦風》1967年5月14日夜
《彩云飛》1968年3月9日黃昏于臺北
《庭院深深》1969年3月25日黃昏于臺北
《星河》1969年12月廿日晚初稿完稿/12月26日修正完畢
《水靈》1971年1月14日于臺北
《白狐》1971年8月14日
《海鷗飛處》1972年3月20日午后于臺北
《心有千千結》1972年12月29日夜初稿/1973年1月3日夜修正完畢
《一簾幽夢》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于臺北/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畢
《浪花》1973年4月12日夜初稿于臺北/1973年5月8日午后修正完畢
《碧云天》1974年1月9日夜初稿完稿/1974年1月29日修正完畢
《女朋友》1974年5月初稿完稿/1975年3月7日再稿完稿
《在水一方》1975年1月15日黃昏初稿完稿/1975年1月29日凌晨再稿完稿/1975年2月6日深夜三度修/1976年3月13日黃昏四度改定
《秋歌》1975年8月13日夜初稿完稿/1975年8月21日夜初度修正/1975年8月28日二度修正
《人在天涯》1976年3月5日夜
《我是一片云》1976年4月8日黃昏初稿完稿/1976年4月15日午后一度修正/1976年4月22日晚二度修正
《月朦朧鳥朦朧》1976年9月26日凌晨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雁兒在林梢》1976年9月20初稿完稿/1976年10月1日晚一度修正/1976年10月21日再度修正
《一顆紅豆》1977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8年1月12日黃昏修正
《彩霞滿天》1978年4月17日黃昏初稿完稿/1978年5月11日黃昏初度修正
《金盞花》1978年11月27日深夜初稿完稿/1979年1月17日初度修正/1979年2月16日二度修正
《夢的衣裳》1979年5月15日夜初稿完稿/1979年7月22日初度修正
《聚散兩依依》1979年12月3日午后初稿完稿/1979年12月18日晚改寫完稿/1980年4月24日最后修正
《卻上心頭》1980年8月11日夜初稿完稿于可園/1980年8月27日夜修正于可園
《問斜陽》1980年12月9日初稿完稿于可園/1981年2月23日黃昏修正于可園
《燃燒吧!火鳥》1981年5月12日黃昏初臺北可園/1981年8月4日深夜修正于臺北可園
《昨夜之燈》1981年11月30日夜初稿完稿于臺北可園/1982年3月1日深夜初度修正于臺北可園/1982年3月5日午后再度修正于臺北可園
《匆匆,太匆匆》1982年9月16日午后寫于臺北可園
《失火的天堂》1983年6月14日凌晨初稿完成于臺北可園/1983年8月28日深夜修正完成于臺北可園/1983年10月4日夜再度修正于臺北可園
《冰兒》1985年7月4日初稿完稿于臺北可園/1985年8月17日修正于臺北可園
《剪不斷的鄉愁-瓊瑤大陸行》1988年10月15日寫于臺北可園
《我的故事》1989年2月14日黃昏完稿于臺北可園/1989年5月11日修正于長沙華天酒店
《雪珂》1990年10月15日完稿于臺北可園/1990年11月5日修正于臺北可園
《望夫崖》1990年12月21日完稿于臺北可園/1991年1月31日修正于臺北可園
《青青河邊草》1992年1月8日完稿于臺北可園/1992年1月17日修正于臺北可園
梅花三弄三之一梅花烙
梅花三弄三之二鬼丈夫【1993年,瓊瑤聲明《鬼丈夫》是彭樹君小姐代筆的】
梅花三弄三之三水云間
兩個永恒系列新月格格
兩個永恒系列煙鎖重樓
兩個天堂系列還珠格格三之一陰錯陽差
兩個天堂系列還珠格格三之二水深火熱
兩個天堂系列還珠格格三之三真相大白
兩個天堂系列蒼天有淚三之一無語問蒼天
兩個天堂系列蒼天有淚三之二愛恨千千萬
兩個天堂系列蒼天有淚三之三人間有天堂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一風云再起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二生死相許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三悲喜重重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四浪跡天涯
還珠格格第二部五之五紅塵作伴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一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二
還珠格格第三部天上人間三之三
電視寫真
還珠格格寫真全紀錄(初版:1999/06/01) 情深深雨濛濛寫真全紀錄(初版:2001/05/01) 還珠格格天上人間寫真全紀錄(初版:2003/08/01) 又見一簾幽夢寫真全紀錄(初版:2007/06/29) 新還珠格格寫真全紀錄電影
歌詞
瓊瑤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幾乎每部影視作品的歌曲都是瓊瑤作詞音樂作品
歌曲名稱(歌曲說明)演唱者所屬專輯當動力火車還珠格格你是風兒我是沙周杰; 林心如還珠格格夢里周杰; 林心如還珠格格我們趙薇還珠格格雨蝶李翊君還珠格格山水迢迢方瓊還珠格格 人物成就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言情小說第一人 人物評價自我評價瓊瑤《我的故事》后記摘錄:
……真實人生中的我,就是這樣的。
回顧我的一生,我的所作所為,有對有錯。我的遭遇和經歷,有的是天意,有的是人為,不管怎樣,都充滿了戲劇化,使我至今深信,人生如戲。我生命里的每個人物,都有他們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背景。在我生命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寫這本書,不可避免的要寫我生命里的人,我盡量求真,記載一些真正發生過的事。由于發生過的事實在太多太多,我必然作過刪減和選擇。我想說明的一點是,在我寫的時候,我筆端心底,滿溢著愛。但愿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愛過我的,不再愛我的,關心過我的,不再關心我的,仍在我身邊的,已遠離我而去的……都能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原諒我的錯,包涵我的真實!
年輕的一代在沖刺,年長的一代已退休。我自己,仍在傳統中,找尋一些反傳統的樂趣。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變得比以前開朗,我喜歡開懷大笑,常常一笑就不停。我仍然很愛哭,心腸越來越柔軟,碰到一些感動的事,就會掉眼淚。我已停止感懷自傷,把以前的傷心事都當成生命里的必經之路,能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回想過去,迎接未來。對我所做過的選擇,不論是對是錯,我都不悔!我似乎有些成熟了,但,有時還是會做一些傻里傻氣的事。我依舊認為,人來世間,是一趟苦難之旅,如何在苦難中找尋安慰,是最大的學問,我一生中,坎坷的歲月實在不少,痛楚的體驗也深,我能化險為夷,完全靠我自己的迷信,迷信人間有愛就是最大的原因。假如有一天,我發現世間的人,都失去了愛的本能,我相信,我的精神支柱也就會隨之倒塌了。我但愿,這一天永不會來臨的! 人,是群居的動物,沒有生命會從石頭里蹦出來。我,不是由一個單純的我造成的!我,是由我生命里所有的人造成的。因而,這本《我的故事》,牽連著許許多多的人,對他們每一個,我都有愛,我都有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