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腫瘤(和囊腫)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虹膜囊腫:病因有多種,包括先天性、外傷植入性、炎癥滲出性和寄生蟲性等。其中以外傷植入性最常見。虹膜囊腫可向后房伸展,于瞳孔區見到虹膜后有黑色隆起,易被誤診為黑色素瘤。目前多采用激光和手術治療。
脈絡膜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發育畸形。伴有顏面血管瘤、或腦膜血管瘤以及青光眼,稱Sturge-Weber綜合征。多發生于青年人。病變常從視盤及黃斑部附近開始,可為孤立性,表現為一個淡紅色的圓形或近似球形隆起;也可為彌漫性,表現為廣泛、彌漫、扁平、邊界不清楚的番茄色增厚。易引起視網膜脫離而致視力高度減退,或并發頑固性青光眼而失明。超聲波和FFA檢查對診斷有較大幫助?刹捎眉す庵委。
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成年人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多見于50~60歲,常為單側性。主要起源于葡萄膜組織內的色素細胞和痣細胞。如腫瘤位于黃斑區,疾病早期即可有視物變形或視力減退,如位于眼底的周邊部則無自覺癥狀。此病早期診斷有時較困難,必須詳細追問病史、家族史,進行細致的全身和眼部檢查。此外,還應行鞏膜透照、超聲波、FFA、CT及MRI等檢查,以期作出診斷。治療方面小的腫瘤可隨訪觀察或作局部切除、激光光凝和放療。眼球摘除術仍是主要的治療選擇。適應于腫瘤繼續發展、后極部的腫瘤累及視神經、腫瘤較大已失明,或繼發青光眼、視網膜脫離等。
脈絡膜轉移癌:多見于40~70歲、女性,可為單眼或雙眼,左眼多于右眼。以乳腺癌轉移最為多見,肺癌次之,其他包括腎癌、消化道癌、甲狀腺癌和肝癌等的轉移。此病由于生長較快,可壓迫睫狀神經,早期就有劇烈眼痛和頭痛。眼底表現為后極部視網膜下灰黃色或黃白色、結節狀的扁平隆起,晚期可發生廣泛視網膜脫離。診斷時應詳細詢問腫瘤病史、查找原發病灶。CT、MRI、超聲波和FFA有助于診斷。一般多為癌癥晚期,已有顱內或其他部位的轉移,除非為解除痛苦,眼球摘除術無治療意義?煽紤]化療或放療。
脈絡膜骨瘤: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是一種骨性迷離瘤。好發于青年女性,單眼居多。腫瘤多位于視盤附近,呈黃白色或桔紅色的扁平隆起,可見色素沉著,腫物邊緣不規則,似偽足向四周伸出,可形成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伴有出血或漿液性視網膜脫離。FFA、超聲波及CT檢查有助于診斷。此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出現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者可考慮激光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