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錐切術是婦產科切除子宮頸的一種手術,也就是由外向內呈圓錐形的形狀切下一部分宮頸組織。它一方面是為了作病理檢查,確診宮頸的病變;另一方面也是切除病變的一種治療方法。
宮頸錐切手術剛開始的時候是通過解剖刀(即冷刀錐切)進行的,優點是切緣清晰,利于病理檢查。缺點是需要住院,需要麻醉,手術時間長,術中容易多量出血。
如今,子宮頸環行電切術(也就是所謂的LEEP刀)得到廣泛開展,它的優點是簡便易行,不需要住院,手術時間短僅需要5分鐘至10分鐘左右。
不過LEEP刀切割深度是否足夠頗受質疑,且由于之前醫學界顧慮電流破壞切緣,所以一直不提倡使用電刀錐切術。不過近年來大量醫學實踐及臨床資料總結后認為電刀錐切的效果與冷刀錐切相當,且出血較少。在病變的清除、復發方面,兩者無顯著性差異。宮頸錐切術宮頸切緣陽性率隨病變的嚴重程度而增加。眾所周知,錐切切緣陽性的患者,病變進展和復發的幾率均大,但切緣陰性者不能保證剩余宮頸內無殘留病變,其殘留病變的發生率也與病變的嚴重程度成正比,不過發生的機會比切緣陽性患者低,宮頸腺體受累和病變的多中心性是錐切后病變殘留或復發的決定性因素�?傊�,環行電切以其省時、簡單、安全、便宜而成為最好的錐切方法。得以在臨床廣泛開展。
妊娠婦女的宮頸錐切,目前尚存在爭議。有些學者認為對妊娠婦女進行錐切可造成早產和低體重兒的發生,還有些人認為其切緣的陽性率和病變殘留的發生率高,但大多數認為,妊娠時進行錐切是安全,有效的。RaioL等提出,對己知危險因素進行調整后,妊娠婦女的錐切深度超過10mm是發生早產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妊娠婦女的錐切深度最好小于10mm,這就要求對錐切的適應癥做出更嚴格的選擇。
錐切的病理一定要注明切緣是否為陽性,宮頸腺體是否受累和病變是否為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