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是小兒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其特征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氣吼聲,病程較長,可達數周甚至3個月左右,故有百日咳之稱。
百日咳又名頓咳。《保赤全書》稱本病為天哮,“夫天哮者,....蓋因時行傳染,極難奏效。其癥嗽起連連不止,嘔吐涎沬,涕淚交流眼胞浮腫,吐乳鼻衄,嘔血睛紅。”唐代《千金方》中有類似百日咳的記載,至明朝蔻平的《全幼心鑒》中正式定名為百日咳。民間稱“鷺鷥咳”或“疫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小兒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很強。臨床特征為咳嗽逐漸加重、呈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末有雞啼聲,未經治療的病人,病程可延續2~3月,故名“百日咳”。嬰兒及重癥者易并發肺炎及腦病。
人群對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兒也不例外,因自胎盤傳入的母體抗百日咳抗體,為非保護性抗體,不能保護新生兒。無論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終生免疫。這是由于百日咳發病率較低,接觸百日咳桿菌機會少,免疫力不強,因此均可再次感染。5歲以下多見,一般為散發性,兒童集體機構可發生流行。自菌苗接種后發病率明顯下降,有些國家中斷菌苗接種則發病率上升,發展中國家發病率較高。我國百日咳發病率也有明顯下降,接種菌苗后一般可獲數年免疫力。據統計,接種超過12年者,百日咳發病率可達50%,因此百日咳的發病率可向大兒童及成年人轉移。
因為劇烈的痙攣性咳嗽,患兒常咳得面紅耳赤、涕淚交流、舌向外伸、最后咳出大量粘液,并由于大力吸氣而出現猶如雞鳴樣吼聲,如此一日發作幾次乃至30-40次,尤以夜間明顯,年齡愈小,病情愈重。3個月的嬰兒常表現為陣發性屏氣、青紫、窒息,而沒有大嬰兒出現典型劇烈的痙攣性咳嗽,有的甚至出現全身痙攣、意識喪失乃至死亡。也可能合并腦病,均可導致腦缺氧和腦組織損害,如不能及時治療,可影響小兒智力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