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又稱枯草熱,是患者對植物花粉過敏所引起,主要累及眼及上呼吸道。該病絕大部分由風做傳播媒體的花粉作為變應原;ǚ郯Y的流行與花粉在空氣中播散規律密切相關。Thommen提出能引起花粉癥的流行的植物應具備五個條件:①必須為風媒花,屬氣傳花粉;②花粉產量大;③花粉輕,易飄散遠方,花粉直徑約在15~58μg;④該植物在當地廣泛和大量的生長;⑤花粉必須有特異性抗原物質。因此花粉癥的流行與致敏花粉的數量有重要關系,并有地區性和季節性特點。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春節和夏秋季節出現兩個花粉飄散的高峰期,北方春季以松、柏、楊、柳、樺等為主要花粉;而蒿屬、jin草屬、藜科、禾本科等為主要的夏秋花粉。南方主要的春節花粉為楊、柳、懸鈴木、桉、棕等,主要的夏秋花粉為禾木科、jin草、莧、女貞子等。我國已有12個省發現空氣中有豚草花粉,在部分地區如青島、沈陽等地已成為重要的致敏花粉之一。因花粉癥的發病通常需經過3個花粉季節的致敏期。
1819年英國醫生JohnBostock報告了一種夏秋季節發病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癥的疾病,誤認為由于接觸枯草引起。1836年Elliltson認為這一疾病是由于吸入植物花粉引起,1867年Blackley采用花粉浸液皮試予以證實。嗣后花粉癥逐漸取代了枯草熱的命名,但由于歷史慣用術語,枯草熱的命名一直沿用至今,從含意上講,枯草熱的病因除包括致敏花粉外還包括發病季節中其他主要變應原如真菌等。但在臨床中均將兩者同等看待。
祖國醫學早在西周《禮記·月令》中已有"鼻鼽"的記載,《內經》中有更多的論述。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指出:"肺氣通于鼻,其臟有冷,冷氣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認為肺虛寒為發病的內因。宋代《圣濟總錄》中指出"肺腑感寒,寒氣上達",而發鼻鼽!端貑栃䴔C原病??·六氣為病》曰:"鼽者,鼻出涕也","噴,鼻中因癢而氣噴作聲也。"李東垣《脾胃論·脾胃盛衰論》曰:"肺金受邪,由脾胃虛弱不能生肺,乃所生病也。"認為脾胃虛弱,土不生金,以致肺金受邪而發病。《醫學發明·卷第一》):"肺者,腎之母,皮毛之陽,元本虛弱,更以冬月助其冷,故病者善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濁涕,嚏不出,……。"則是宗風寒之說并認識到本病的發作有季節性。《張氏醫通·卷八》曰:"鼻鼽,出清涕也。風寒傷皮毛,則腠理郁閉,宜硫風清肺,……。"則不拘于臟器虛寒之說,以祛風散寒為治療大法,并提出"以通為補"之治的治則。
花粉癥的流行與花粉在空氣中播散規律密切相關。Thommen提出能引起花粉癥的流行的植物應具備五個條件:①必須為風媒花,屬氣傳花粉;②花粉產量大;③花粉輕,易飄散遠方,花粉直徑約在15~58μg;④該植物在當地廣泛和大量的生長;⑤花粉必須有特異性抗原物質。因此花粉癥的流行與致敏花粉的數量有重要關系,并有地區性和季節性特點。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春節和夏秋季節出現兩個花粉飄散的高峰期,北方春季以松、柏、楊、柳、樺等為主要花粉;而蒿屬、jin草屬、藜科、禾本科等為主要的夏秋花粉。南方主要的春節花粉為楊、柳、懸鈴木、桉、棕等,主要的夏秋花粉為禾木科、jin草、莧、女貞子等。我國已有12個省發現空氣中有豚草花粉,在部分地區如青島、沈陽等地已成為重要的致敏花粉之一。因花粉癥的發病通常需經過3個花粉季節的致敏期。
花粉癥的發病率有地區性差別,北京花粉癥的發病率約為5%,西歐花粉癥的發病率約為1~3%,在美國花粉癥的發病率較高,主要為豚草花粉癥,發病率約為2~10%。我國花粉癥的發病率調查資料很少,約在1~5%。